1980年出生的人,今年已經38歲...
2050年,中國的養老慘狀估計跟現在的日本差不多。
據日本媒體報道,截止到2016年9月份,日本在冊的80以上就業人口有1000萬。一直工作到80歲?我去。
延遲退休是大概率事件,80后,房價漲,延遲退休,都是主力軍。同情一把先。
2018年,可能是個時間節點,人社部曾表示,延遲退休方案于2017年正式推出,方案還沒有出臺,估計今年出臺的可能性比較大。
男性每三年延長1歲、女性每兩年延長1歲,到2045年不論男女退休年齡均為65歲,部分60后和70后、80后的人,全都趕上了延遲退休。
90后也好不到哪里去。
有一組測算數據,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將在2060年前后達到最高峰,占總人口近33%左右,這不就是1995年出生的一撥人嗎??
“養老”的話題變得越來越火熱,有說各地養老金上漲的,也有說養老金交越多越吃虧的,分析得也都頭頭是道。
“老”這個詞對8090后來說似乎有點遠,平日理財的目的也只是為了早日能夠實現財務自由,從未想過是為了養老。
但是當早晨到公司后看到正在打掃衛生的五十多歲叔叔阿姨們。“老”似乎離我們又變的很近,說實話這樣的老個人認為是不太體面的(不存在貶義的意思)。倒不是說他們的工作不體面,而是無法想象當自己到了他們這個年紀,還要為了生存起早貪黑那么辛苦。
什么是體面地老去?值得肯定的一點是有足夠的經濟儲備,即使年歲漸大、遭遇經濟、健康危機,也能夠從容應對。
說到經濟儲備,那么我們需要攢夠多少家底才能體面地老去?
下面給大家算一算賬:
真實通脹率 = M2增速 - GDP增速 = 11.8% - 6.7% ≈ 5%
(真實通脹率是用來反映你現金的貶值速度的指標。這里用到的M2增速和GDP增速是2016年上半年的最新數據。如果現在你把錢存在銀行,1年的年利率是1.5%,那么明年到期,你的資產就縮水了3.5%;如果你買的是某理財產品,年回報率是7%,那么你的資產就增值了2%。如果你炒股虧損了10%,對不起,你的實際虧損是10%+5%。)
假設55歲退休后身體健康,有房無債,不需要其他額外開銷,能再活25年。每月生活開支為5000元(該吃吃該喝喝),實際通脹率先固定為5%,那么:
第1年開支:5000 x 12個月 = 6萬
第2年開支:6萬 x (1+5%)= 6.3萬 (要算上通脹率)
以此類推
25年的總開支約為285萬。
假設以上海為例,月工資10000元,平均繳費指數為1,退休那年上海平均工資6700,那么退休后可領取
基礎養老金=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×(1+本人平均繳費指數)÷2 ×繳費年限×1%
=6700×(1+1)÷2 ×(55-23)×1%
=2144元
注:
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=(a1/Al+a2/AZ+ ....+an/An)/N?
a1、a2 .....an 為參保人員退休前1年、2年.......n年本人繳費工資額;A1、A2 ……An 為參保人員退休前1年、2年......n年當地職工平均工資;N為企業和職工實際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年限。
個人賬戶養老金=個人賬戶儲存額÷計發月數
=9000元×8%×12個月×(55-23)÷170
=1626.35元
每月可領取的總養老金=2144元+1626.35元=3770.35元
假設活到80歲,養老金一直沒漲,那么一共可以領到養老金:
3770.35×12×(80-55)=113萬
你的理想養老開支是285萬,但是能拿到的養老金是113萬,也就是說你從現在開始到退休前,必須要攢夠172萬的養老儲備。假設你現在30歲,到退休其實平均一年也就攢7萬,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吧。、
這只是一個非常粗糙的計算,畢竟你現在可能還在承受著房貸、車貸、老人的贍養費以及孩子的奶粉錢。
當然體面的養老也不單單只看經濟儲備,理想的晚年應該是家庭美滿、兒女幸福、吃飽了可以去廣場溜達溜達,無聊了可以找隔壁老太太嘮嘮嗑。
雖然養老金沒我們想的那么樂觀,但是對于養老我們也不必要過于悲觀,趁年輕一定要好好為自己做一個養老儲備計劃!
那么,我們到底該怎么體面的養老呢?
兩個辦法,一是提高自己的技能,讓自己的工資增長遠超通脹,屬于高收入階層。二是進行投資,投資收益遠高于通脹,其中回報率最高的投資莫過于為自己購買一份儲蓄分紅保險。
對于我們,在實現財務自由的路上,努力5年為自己做一筆養老投資可以說是一條捷徑,比如相關保誠保險的【特級 雋升儲蓄分紅計劃】。投資5年,便可以助您實現體面養老!
特級雋升收益情況
8090后是年輕的一代,同時也是有夢想有追求敢于努力的一代,為了美好生活,為了幸福人生,【特級雋升】愿攜手助您擁有一個體面的未來!
同類新聞